6 月 17 日晚,北京国安在工人体育场以 1-0 击败青岛西海岸,这场补赛与上轮联赛仅相隔 72 小时,且先后遭遇暴雨和高温双重考验,但工体新更换的暖季草坪表现出色,为球队地面传控打法提供了稳定支撑。
一、双重极端天气的 “突袭”
比赛前,北京突降暴雨,降雨量达到 50 毫米,导致草坪含水量激增。而赛后次日,北京迅速切换至高温模式,最高气温攀升至 38℃,地表温度接近 40℃。这种 “先涝后烤” 的极端天气组合,对新铺设仅一个月的暖季草坪构成严峻挑战。
二、科技赋能的 “隐形防线”
工体草坪管理团队通过三大核心技术化解危机:
- 智能排水系统:采用表排、渗排和强排三级联动机制,配合大功率抽湿机,可在 2 小时内将草坪含水量从饱和状态降至 20%,确保球员跑动无积水感。
- 传感器实时监控:草坪下埋设的 200 余个传感器,实时监测土壤湿度、温度和紧实度,团队 24 小时轮班根据数据调整排水和通风策略。
- 暖季草种优化:选用 3 厘米短草的暖季型草种,根系扎根更深,耐高温高湿特性显著,即使在 38℃高温下仍能保持弹性,赛后碾压养护后平整度迅速恢复。
三、专业团队的 “贴身守护”
面对突发暴雨,20 余名工作人员提前 24 小时进驻场地,启动应急预案:

- 暴雨期间,通过负压排水系统快速抽排积水,同时开启地下通风管道加速土壤透气;
- 高温时段,采用雾化喷淋和遮阳网局部降温,避免草皮因暴晒脱水。
华体科创副总经理刘进玮表示,工体硬件对标欧洲顶级球场,从地基到排水系统均按国际标准设计,极端天气下的稳定表现验证了技术可靠性。
本场比leyu·乐鱼(官方)APP下载赛中,国安队地面传球成功率高达 82%,较此前客场提升 15%,球员反馈 “蹬地力适中,触球感稳定”。邵佳一等教练组成员指出,新草坪无需适应期,直接满足传控战术需求,这在密集赛程中尤为关键。
值得关注的是,工体草坪密度已超越 FIFA 比赛标准,单株间距缩短 10%,既保证了草皮韧性,又提升了观赏性。
五、未来养护的 “可持续方案”
赛后,团队将对草坪进行碾压和补播,利用暖季草夏季生长旺盛的特点,确保 6 月 26 日下一个主场前完全恢复。刘进玮透露,工体已建立 “一赛一检” 机制,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养护方案,目标是将草坪使用寿命从传统的 3 年延长至 5 年。
从暴雨中 “零积水” 到高温下 “不打蔫”,工体新草坪的表现不仅为国安队提供了坚实的主场优势,更标志着中国足球场的硬件水平已跻身国际一流。这种 “科技 + 人力” 的双重保障模式,或将成为中超其他场馆应对极端天气的范本。